高阳 (作家)

高阳 (作家)

其父許寶璞為清秀才,壯年早逝,由母親黃婉教養成人。

抗戰結束後,從事新聞工作。大学中途退学,考入國民政府空军军官学校書記,后在1949年随军赴台湾,駐居岡山。於軍中刊物、文藝活動中顯露才華。

1951年,高阳开始了他的小說创作历程(高陽早期的寫作主題不是歷史,而是言情諜報的通俗小說)。

1957年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参谋总长王叔铭秘书,隨其調往台北。因此開始進入台北文壇,文名漸起。

1959年,以中華民國空軍上尉軍銜退伍,進入報界。在《中華日報》擔任主筆多年(後曾升任主編)以及《中央日报》特约主笔。亦因結識人稱「當代孟甞」的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惕吾先生的關係,在《聯合報》擔任特約小說作家,王老亦因愛才,才在高陽一生之中替其償還了不少債務,還曾撥了一棟房子供其居住。對於這些事,王惕吾先生曾說過:「像高陽這樣一位有才華的文人,他要求的不多,我負擔得起,不像有些才華不高的文人,卻要求的很多,那就不是我負擔得起囉!」。甚至到了高陽晚年臥病在床,因為不懂得投資保險,其醫藥費都還是王惕吾先生代墊的。病中之高陽心有所感曾在《病中手記》寫道:「我在少年輕狂時期,曾有一聯:天生傲骨難諧俗,養就雄心不受憐。惕老憐我,不是恤老憐貧之憐,而是憐才愛士之憐,每念及此,熱淚盈眶……」。

1962年,其長篇小說處女作《李娃傳》問世.並在這本小說上首次署名筆名「高陽」,從此洛陽紙貴一戰成名。

1989年訪泰山,因過度勞累,加上畢生嗜酒, 從此體況一落千丈。

1992年6月6日,高陽先生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。

一生创作颇丰,著作约90餘部,105册,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。其中代表性作品有《胡雪巖》三部曲、《慈禧全传》、《紅樓夢斷》全集等。高阳的作品中对于清代历史有着独特的研究深度,也是他最为拿手的部分。他也是著名的紅學家。出版家霍寶珍曾言:「中國大陸有十一億人口,也沒有出過一個高陽」。亦著有《明朝的皇帝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