鳄鱼一生能换50次牙,人却只能换一次牙,这合理吗?这科学吗?

鳄鱼一生能换50次牙,人却只能换一次牙,这合理吗?这科学吗?

但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鱼类身上这种轻薄透明的蛋白质鳞片,而是一种骨质鳞片。

这种鳞片,内部是髓腔,表面覆盖着珐琅质,和我们的牙齿结构极为相似。

约4.2亿年前的隆线花鳞鱼鳞片化石横切面,表面有羟磷灰石覆盖,占多数的棕色部分是骨质,中央的空腔是髓腔

鲨鱼至今还保留着这种结构,其体表由无数细小、肉眼不可见的特殊鳞片——盾鳞组成。

鲨鱼表皮显微图,来自网络

据估计,最晚从4.1亿年前开始,远古鱼类头部的鳞片开始向口中转移,贴覆在颌骨的咬合面上,形成牙齿;而留在身上的鳞片则开始演变成毛发、指甲、汗腺等结构。

既然毛发、指甲、汗腺可以不断再生,那么牙齿作为特化的鳞片,可以再生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因此,绝大多数的脊椎动物都可以终生换牙,这也正应和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组数据。

但,为什么人类不行呢?我们凭什么特殊?

为什么只能换一次?

其实,与其说是人类只能换一次牙,倒不如说是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只能换一次牙。

为什么?因为哺乳动物的先祖在进化过程中,选择了另一条进化之路——

将牙齿埋进颌骨里。

而这样做,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牙齿再生的能力,因为我们的颌骨空间非常有限,不可能储存一堆牙齿胚胎。

人颌骨中储存的牙齿胚胎-模型

几乎所有鱼类、爬行类的牙齿都

只是贴覆在颌骨表面,并未扎根其中

,所以并不会受到颌骨空间的限制,牙源干细胞的再生功能也得以保存,可以使牙齿不断再生。

可是,我们为什么要将牙齿埋进颌骨里呢?难道可以终生换牙的能力不香吗?

答案是......谁也不知道。

埋进颌骨后,我们的牙齿变得更加稳固,也拥有了更为明确的分工,比如:薄的门齿负责切割,尖的犬齿负责撕咬,钝的臼齿负责咀嚼,这大大增强了哺乳动物对食物的处理能力,但以失去再生能力作为代价,到底是赚还是亏,也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。

图片来源:网络

现在,我们只是根据现状和结果去反推,认为这种选择和生物进化程度相关,生物进化层次越高,器官的功能性就越多,与之对应的,其生物结构也就越复杂。

好在,牙齿的分工也减少了它们的磨损,虽然只有两副牙,但也足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过完其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的凶险一生。

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,人类成了一个例外。

我们身体素质虽然一般,但却能够利用工具、建造文明,从残酷的丛林法则中脱身而出,再加上近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,我们的寿命相较以往已经翻了不知道多少倍。

曾经终其一生也用不坏的两幅牙,在现在相对悠长的岁月里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。人未老,牙先掉,正在逐渐成为困扰无数现代人的难题。

*本文参考资料:

[1]倪红梅,续美如.乳恒牙替换及相关问题[J].中国学校卫生,2005(01):58-59.

[2]刘行云,张刘陶,韩冬.双牙列哺乳动物的牙齿时尚研究进展[J].中华口腔医学杂志,2022,56(05):497-501.

[3]鱼在在藻.鳄鱼为什么终生都能换牙?[J].北方人(悦读),2013(08):61.

[4]乔地. 河南汝阳大恐龙平均每76天换一次牙[N]. 科技日报,2022-10-29(005).

[5]混乱博物馆.你为什么能换牙?

- End -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