狍子(学名:Capreolus pygargus):体长约1.2米,重约30千克,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,大耳朵。无獠牙,后肢略长于前肢,尾短,雄狍有角,雌狍无角,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。狍身草黄色,尾根下有白毛,尾巴仅2-3厘米,狍爱成对活动,过冬雄狍与二、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。雄狍角冬天脱落,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,6、7月长成,此时进入发情期。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。狍通常是双胞胎。
原产地:中国、哈萨克斯坦、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、韩国、蒙古、俄罗斯联邦。
狍子选择了向南发展的路线。如今狍子是欧亚大陆分布最广、数量最多的一种中型鹿;得益于对山地环境的适应,它们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生存适应性。在中国,狍子广布于中部、西南部、西北部和东北部。中国多山,狍子一路沿着山地繁衍生息,从东三省开始,沿着大小兴安岭它们一路向南,从北京的燕山进入太行,穿过河北和山西,到达中部的秦岭-大巴山系,随后在横断山系进入了毛冠鹿、水鹿等南方鹿种的范围,最后它们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到达缅甸北部——这也是狍子分布的最南端了。而在北部它们的分布更为广泛,它们沿着乌拉尔山脉跨越西伯利亚、蒙古和朝鲜,并在新疆地区进入中国,分布于北疆区域。但狍子并没有登上青藏高原,它们仅仅到达了高原的边缘,在若尔盖草原山地海拔约3000-4000米的地带还能看到狍子的踪迹。
狍子分布图
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万鼎星辰帅帅、可爱的小女子521、用户1751396847430、用户4355848088841、娱乐饕餮君参与编辑。